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江苏 > 百姓生活 > 正文

外企关闭苏州工厂,为什么能让商务部出面表态

发布日期:2017/1/29 11:12:44 浏览:307

外企关闭苏州工厂,为什么能让商务部出面表态

人民网江苏网络舆情张妍

2017年01月23日13:24来源:

避税风波:预先缴税协议“逼走”希捷?

而税务部门、商务部的回应,针对的是此事件中的另一个引发舆情关注度的关键点:避税风波。

2015年,中国税务报、中国青年报陆续刊登了江苏国税当年对A集团的2.25亿美元税务征缴。后来当地政府也表示所谓的A集团就是希捷。最终希捷补缴2.25亿美元税款(当时折合15亿人民币),并与税务部门达成了APA(单边预约定价安排)预先缴税协议。

这桩征税的旧闻被媒体提及,结合2015年希捷启动了泰国工厂的扩张计划,投资4.7亿美元,扩大一半产能,增加2500名员工,有舆论认为是这一巨额追款逼走了希捷。

1月16日,江苏省国税局通过官网和其他新媒体平台发布情况说明。APA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符合中外税收协定相关条款、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事实清楚、法定程序完备。APA签订后,希捷集团根据重组计划对江苏两家工厂进行整合,把苏州工厂企业级产品线转移整合至无锡工厂,并对其增资扩产,进一步寻求在中国机器人、物联网等新领域的投资。

“APA合法合规”、“希捷对无锡工厂增资扩产”,这两个关键点展现了税务部门的“潜台词”:希捷集团苏州工厂的关闭,与APA落实并没有直接关系,希捷也没有要放弃中国的生产基地。

苏州模式:传统外商制造业困难加重

希捷苏州的关闭,还让苏州模式、甚至是中国的营商环境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苏州模式一度成为全国各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必修课程。苏州模式又被称作“外资经济”,通过招商引资,使得苏州经济、社会迅猛发展。正因为苏州在招商引资时为外资企业开出的丰厚条件,学界认为苏州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新加坡工业园区能够建立并吸引全球资金和巨型企业。当税收优待不再,苏州的工业用地逐渐饱和、土地优势不再,人口红利消退,在苏州的外商制造业面临逐渐加重的负担。

《中国经营报》报道称,希捷苏州的转移显示出,苏州模式今天面临的困境并不仅仅来源于中国疯狂的房地产、水电油气、运输、原材料等各种成本的急升,而在于其吸收的制造业结构。即便是电子仪器等高端制造业,其在苏州设立的工厂仍然处于产业链的下游,即部分加工和最终组装。这样就造成了苏州的劳动力偏“打工仔”化,工业结构偏加工业化的结果。

但结合官方的即时发声,舆论也表态苏州并非没有作为。对苏州模式的质疑,苏州工业园区也在14日的情况通报中作出了说明,表示园区正全面加快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步伐:园区近年来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发展新经济、积聚新动能、培育新业态,发展质效持续提升,创新效应加速显现。

因为舆论关注度一直处于高点,官方的声音也持续发出。1月19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孙继文在商务部新闻发布会上进行回应,希捷苏州的关闭是正常商业运营决定,是基于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经营战略的调整。针对有观点认为这反映了外商对华投资环境恶化的问题,孙继文指出,中国吸收外资的投资环境不但不会恶化,还会更加开放。

希捷苏州的告别仪式上演得轰轰烈烈,各种猜想不绝于耳。有媒体评论表示,对希捷关厂的过度联想,既无依据,也无必要。但让过度联想停止的最好方法,理应是企业和相关部门及时详细的回应。

《外企关闭苏州工厂,为什么能让商务部出面表态》相关参考资料:
苏州外企失业、外企搬离苏州、商务部、美国商务部、国家部委 商务部、商务部 大数据、中国化工集团商务部、商务部外贸局、商务部 张骥

最新百姓生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