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江苏 > 百姓生活 > 正文

西南医院:弘扬红色军医文化打造卫勤保障盾牌

发布日期:2015/10/16 11:21:57 浏览:411

铭记历史,珍视和平,警示未来。

江苏计划建立1000所足球学校,并将足球列为小学、初中体育必修课。

南京交通部门明确叫停召车软件推出的“专车服务”。

正文西南医院:弘扬红色军医文化打造卫勤保障盾牌2011-08-0217:08:59来源:新华网

西南医院医疗队员踏出国门在秘鲁进行联合演练

★核心提示

2011年6月29日,在南京召开的全军为部队服务工作会议上,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被评为“十一五”全军为部队服务先进医院。

姓军为兵、姓军为战!能够获此殊荣,是西南医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把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向科室延伸、向实战拓展的结果,是大力弘扬红色军医文化、培养卓越联勤军医的结果。“十一五”以来,医院党委坚定一切工作围绕“平时保健康、战时保战斗力”,坚守为战而医、为战而教、为战而研、为战而训不动摇,着眼有效履行新使命、服务部队保打赢,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用信念、忠诚和责任,“看试手、补天裂”,铸起军队医疗系统一面响当当的卫勤盾牌。

与时间赛跑以英雄精神救治英雄

“叮铃铃……”

2010年12月5日晚7时许,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后,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副所长彭毅志教授接到命令:立即出发,驰援川西!

原来,当天中午,川西甘孜州道孚县鲜水镇呷乌沟草场突发山火,驻军独立营组织官兵紧急参加灭火,不幸的是,突起的大风使余火复燃,致15名官兵及7名群众遇难,4人伤势严重。

受伤官兵生命垂危,救治刻不容缓!

彭毅志率队星夜出发,凌晨1:30赶赴空军某医院,次日一早从成都凤凰山机场起飞。飞机穿越5000多米的云层,机翼遭遇结冰,险象环生。终于,3小时后,飞机降落在康定县城一所中学的足球场上,烧伤官兵魏强、郜振鹏、吕援雄和1名藏族老妈妈被迅速送上飞机。返程途中,彭毅志和随行护士即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治。下午2时,飞机返回凤凰山机场,伤员被迅速转送至成都军区总医院。

22岁的战士吕援雄是伤情最重的一位,全身55Ⅲ面积烧伤,出现休克、中度呼吸道吸入性损伤、消化道应激性溃疡、急性肾功能损害等症状。如何救治灭火英雄,专家们进行了激烈讨论,最后采用了彭毅志的救治方案。

8日上午9时,手术开始,由彭毅志主刀,对吕援雄进行了头皮清创包扎,两手切痂自体大张皮移植,两下肢切削痂微粒植皮。手术一直持续到11时,吕援雄回到隔离病房后,生命体征恢复平稳,其他3名伤员也得到有效救治。

创立于1958年的西南医院烧伤科已跻身世界一流名所,拥有众多国内军内一流专家。这些年来,烧伤所成功救治了英雄梁强、刘咸丰、唐昌平、蒋渭等,创造了无数奇迹,而每一次抢救,他们都是在与时间赛跑,全力挽救官兵生命。

2008年3月1日,贵州省镇远县清溪镇突发山火,正在这里帮助群众恢复生产的驻渝某部官兵参加救火。不幸的是,连长贾继兰、士官张健等3名官兵被大火烧伤,贾继兰烧伤面积90,士官张健烧伤面积95,均伴有吸入性损伤;士官石东峰为中重度烧伤。

当晚9时,西南医院接受任务后立即派遣医疗队,翌日清晨赶往救援地。抢救工作异常紧张,以当地的医疗条件,如不尽快转移伤员,势必危及生命!

西南医院医疗队为马兰基地官兵进行医疗服务

怎么办?医疗队经请示后作出决定:立即转运!

下午5时,两架直升机载着3名伤员和医疗队员起飞。75分钟后飞抵重庆。飞行途中,医疗队一刻也没停止抢救,护士们始终紧握伤员的手,给予伤员温暖和力量。

用英雄的精神救治英雄。伤员到达后,西南医院迅速组织烧伤、呼吸、心内等相关专家会诊,确定科学的治疗方案。为挽救英雄的生命,医院成立了以院长李景波为组长的救治领导小组和以烧伤科主任为组长的救治专家组,建立了三项制度、三套值班和两个加强,从全院抽调护理骨干,参加值班的医生15人、护士23人,医护人员24小时不离病房。

在焦糊味杂合着药膏味、闷热的烧伤病房里,穿上隔离服、戴着口罩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仅是给伤员换一次药,就得三四个小时,他们任由汗水湿透衣衫……为科学救治伤员,医院组织的各学科专家达40余人,组织大小会诊上百次,病情危重期间,每天会诊达3次以上,并先后紧急与北京、上海等地联系,仅采购悬浮床、纤支镜、胃张力仪等设备及药品,就花去120万元。

经过精心救治,3名灭火英雄最终成功获救。目前,除贾继兰继续在接受治疗外,两名战士已治愈出院。为此,医院耗资数百万元,但西南医院的领导和专家认为值!因为,基层官兵在他们心中最重!

创绿色通道把“军人优先”落到实处

西南医院位于红岩精神发祥地重庆歌乐山脚下,建院已逾80年,因医术精、服务好,深受社会各界信赖,如今每天的门急诊上万人、手术200余台、住院病人3000多,医疗教学科研任务十分繁重。

面对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院党委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把为部队服务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院长李景波介绍:“姓军为兵、姓军为战,是我们的办院方向和服务宗旨。作为军队医院,必须把医院建设发展放在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紧做好军事斗争卫勤准备和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大背景中去思考、谋划和推进。”

医院政委韦邦福强调:“只有坚定姓军为兵不动摇,咬定姓军为战不放松,始终走在国防卫生事业发展的前列、走在军事斗争卫勤准备的前列、走在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前列,才能充分体现军医大学附属医院的地位和作用。”

基于这样的认识,改善军人看病就医环境和条件,成为院党委工作的重点。他们认为,“军人优先”决不只是说在嘴上、记在本上、挂在墙上,必须落实到行动中,而军人诊疗中心的成立,有效统筹和整合了全院医疗资源,方便了军人看病就诊。“十一五”期间,为能更好地为部队官兵服务,医院先后实施了成立一个中心、制订一套制度、建立一条绿色通道等“十个一”工程,每一项为兵服务工程都得到了认真落实、见到实效。

西南医院医疗队远赴西沙为驻岛官兵进行医疗服务

2009年,医院投入500万元,对原军人门诊部进行优化改造,成立了环境条件优越的军人诊疗中心,中心设挂号室、就诊室、药房、治疗室、输液观察室等,开辟了军人病房,配备有空调、液晶电视、电冰箱等,安装了全军医疗卡刷卡系统,实现了与医院数字化系统的互联互通,可以与门诊部同步挂号、同步办理入院,直接调取药品和安排专家会诊。

医院在门急诊大楼醒目位置专设军人服务中心,有专人负责,由专家出诊,提供军人挂号、计价、会诊和咨询一站式服务。各门诊专科一号诊室设立军人诊室,检验、超声、心电等设立专门的军人窗口和检查室,确保军队伤病员门诊、急诊、检查、会诊、手术等医疗环节的质量,同时建立了部队伤病员急诊代办入院制度,有效满足了部队需求。

医院还全面开放3.0磁共振、PET/CT、脑磁图等高精尖诊疗设备,使部队伤病员治疗周期更短、恢复更快、效果更好,并将创烧伤、复杂肝胆疾病诊治、大器官移植、全系列微创等先进技术充分应用于部队伤病员,有效整合专家团队,确保了医疗质量。

针对军队离退休干部行动不便的实际,医院建立了代办入院、导诊陪检等制度。部队伤病员对医院服务总体满意度达99%,实现了零待床、零投诉,驻渝某部干休所还专程赠送“尊老敬老真心为老,医德医术皆为一流”的锦旗以示谢意。

“十一五”以来,医院补贴军免1.26亿元,完成军人门(急)诊38万人次、住院5000余人次,与14家基层部队医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指导帮带关系和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和教学系统;先后派出“雪域高原行”“健康军营行”“边防海岛行”“中医中药行”“心理健康行”等医疗队24批340人次,走边防、登海岛、上高原、下连队、进哨所,深入部队基层巡诊2万余人次,并多次成功救治军队危重伤病员,捐赠药品器材价值400多万元。2009年底,在全军医院为部队服务工作大检查中,西南医院排名总后同类医院第一。

上雪域高原零距离为官兵服务

“在藏区工作的每一天,我们都被感动着。相信所有到过这里的人,都会终生难忘。雪域高原,太让人牵挂!”这是医疗队员赵永亮、李俊男进藏巡诊后的深切感受。

是坐等部队伤病员上门求诊,还是深入部队基层贴近服务?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观念。对此,院长李景波的态度非常明确:“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要去,越是边远的地方越是要走。因为那里有最可爱的边防战士,我们要做他们的健康守护神!”

2008年,根据总部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部署,为提高高原地区部队医疗服务保障水平,西南医院与西藏山南41医院结成帮扶对口支援单位,已先后派出10个批次、56名队员进藏。

41医院海拔3700米,空气含氧量不到内地的60,赵永亮说,“我们刚到这里时,走路快了就喘不过气,心脏比平时跳得更厉害。”而比他感受更深的是内分泌科王海慧博士。2008年8月,王海慧在前往41医院途中就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呼吸困难、头昏心悸、手脚冰凉,“来到医院后,我每天早晨起床鼻子都有血,能闻到口腔内的血腥味。”

尽管如此,王海慧仍积极工作。她所在的内科只有5名医生,3名护士,内分泌专业几乎是空白,以至41医院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昏迷患者,无一抢救成功。

王海慧清楚肩上的责任:必须填补这个空白!

西南医院院长李景波(右三)在全军为部队服务工作大会上领奖,并作大会交流发言

她开办起内分泌常见病和疑难病诊治讲座,着重讲授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甲亢危象等重症疾病的抢救,并在临床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深受官兵欢迎。她还主动请战,去边防团巡诊,上到海拔4700米的哨所,“看到那么多年轻的战士坚守高原,我很感动,我必须为他们有所付出,就像出发前院领导对我们的告诫:西南医院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成为一面旗帜!”

作为第二批进藏队员,军医屈继富克服了生理难关,入藏20余天,就成功完成多例危重伤病员的抢救任务,受到41医院全体官兵和当地百姓的一致好评。“我是有备而来的,”屈继富称,“出发前准备了多种危重抢救器材和资料,我清楚高原上时不我待,必须作好精心准备!”

由于41医院医疗设备差,队员们在很多情况下治病全凭视、触、扣、听等扎实的基本功去完成,但他们仍成功切除了该院第一例盆腔巨大肿瘤,成功实施了第一例结肠癌根治术等,这是在没有先进设备、没有血库、甚至不能做病理诊断的情况下进行的,压力可想而知!但凭着精湛的医术,医疗队克服了所有困难,没发生一例术后并发症。

医疗队还帮助41医院开展了多项技术创新,成功研制出可在野战条件下使用的便携式颅脑创伤监测仪和治疗颅脑创伤的高效药物“脑伤泰”,让高原地区官兵广泛受益。

西南医院医务工作者为什么始终情系高原?

“因为驻高原部队官兵的事迹感天动地。”在2009年盛夏巡诊高原的现场,政委韦邦福深情地说:“亲爱的边防战友们,我们来到你们身边,就是要零距离为官兵服务!”

这番真诚话语,表达了全体队员的心声。

据统计,自2008年以来,西南医院共派出11批156人次的医疗队员,赴西藏等高原部队,为2万余名官兵和家属查体,为1.5万余人次巡诊,解决疑难重症病人198例,开展辅导讲座19场,为近3万人次保健授课,为2300多人次进行心理辅导,发放4000份健康手册和8200份问卷,赠送总价值近40万元的药品,总行程达2.5万公里。

“在西藏,除了明亮的蓝天、醉人的湖光、神秘的宫殿,更让我们牵挂的就是驻守边防的指战员!”曾在解放军第八医院支援的西南

赴边防海岛乐在天涯为兵忙

西沙群岛,南中国海上一颗颗璀灿的明珠。

这是一片波诡云谲的海域,更是祖国神圣不可侵犯的海疆!

2010年8月14日,蔚蓝的海面上,一艘舰艇正缓缓起航,守岛官兵向圆满完成西沙巡诊任务的西南医院医疗队致以庄严军礼,以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这次巡诊历时12天。由政委韦邦福率领15名专家教授南下西沙诸岛,他们顶烈日、冒酷暑,克服晕船等不适,先后踏上永兴岛、琛航岛、金银岛、珊瑚岛、东岛等个9岛屿,行程近4000公里,为战斗在海防一线的官兵送医送药。

每到一处,队员们顾不上身体不适,马上投入工作。累了,喝点苦丁茶提神;困了,用冷水洗把脸;而晚上的休息时间,则用于给官兵们讲授保健知识,工作常常持续到深夜。

在琛航岛,上士李东华向眼科专家王一教授询问道:“王教授,最近我眼睛又肿又痛,咋个回事?”王一仔细检查后,告诉小李,“这是因细茵感染引起的角膜炎,用些药就好了。”并交待小李如何正确用药。

在金银岛,下士穆续东咽喉部长出一个2㎝的乳头状瘤,他只觉得喉咙不舒服,没放心上。经验丰富的耳鼻喉教授张学渊仔细检查后,当即实施了切除术。

西南医院政委韦邦福带领医疗队为西藏部队某部官兵进行医疗服务

巡诊期间,西沙海域气象吊诡,风高浪急,不少队员上艇不久就晕船、呕吐。超声科副教授郭燕丽吐得最凶,苦不堪言,“吐过才能体会水兵的艰辛,才能懂得守岛官兵的不易。”郭燕丽乐呵呵地说。由于B超检查是最受官兵欢迎的项目,每天工作结束后,她的手臂都会痛得抬不起来,但心里却甜滋滋的。

为确保官兵的饮用水安全,医疗队分别采集了积水坑、地下水库、净化水池、伙房、岛水等9个样本,逐一检测化验,把结果告诉官兵,详细介绍哪些水可以饮用,哪些水适宜洗浴、浇灌。

在海军某基地,医疗队为官兵体检时发现,患肾结石的比例高达25,遂组织专家会诊,初步探明是由于海岛高温和官兵长期训练出汗多导致排尿减少尿液浓缩,及紫外线照射促使体内维生素A、D合成增多等诱因,于是为官兵量身制订了坚持大量饮水、勤运动,多吃柠檬、柑橘、西瓜等水果的防治措施……

这次巡诊,医疗队共为官兵体检1542人、巡(门)诊1251人次、心理咨询52人、心理测评230人,同时,专家们还为驻岛军医进行一对一讲座10余次。

院长李景波介绍说:“自2006年起,我们就和西沙驻岛部队签订了医疗合作协议。医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守岛官兵建立起健康档案,主动帮助培养医疗人才,免费向西沙医院赠送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已为官兵解除疑难杂症40余例。我们的目标是:把健康送给每一位官兵,保证部队战斗力,捍卫祖国的神圣海疆!”

健康军营行把大爱洒向天南海北

“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抵达阿坝。一到达目的地便各就各位,展开场地,有条不紊地开始工作。”西南医院神经内科护士张慧,至今清楚记得2008年“健康军营行”的所有细节——

“白天,我和鲜继淑护士长负责近300人的分诊,编号,抽血;晚上,我们要整理当天的体检表,把结果输入电脑。眼花了头晕了,就看看窗外,困了就在房间走两步,手冻僵了就使劲搓搓,每天工作结束时都快凌晨1点了。恶劣的天气和高原反应,让人心慌气短,难以入眠。但工作还得继续……”

工作重复而忙碌,上厕所、喝水的时间都很宝贵,能忍就忍,只为能加快进度,让饿着肚子来体检的官兵能早点查完,“每天忙完最后一个人时,彼此看一眼对方,不禁大笑,疲惫得太没形象了,还白衣天使呢!”张慧笑称。

这次“健康军营行”历时近1个月,医疗队克服行军距离长、保障任务重、高原反应严重、驻地社情复杂等不利因素,行程近8000公里,为四川阿坝、理县、汶川、西藏林芝等9个单位提供医疗服务,为10000余人次查体,其中包括8328名军人,1000余名部队家属、维稳地区和灾区的武警、警察及政府人员;解决疑难重症病人98例,开展辅导讲座9场,为16000人次作保健授课,为1500人次进行心理辅导,成为全军开展“健康军营行”活动以来深入藏区最远、服务项目最多的医疗队,他们还曾一度进入离中印边境仅15公里的地方。

为官兵普及卫生知识

“看到官兵们那一张张高原红的脸和一双双冻伤的手,同是青春年少,战友们为了祖国和人民,付出的岂止是汗水和辛劳?能为官兵服务,我们感到幸福!”张慧说。

2008年以来,西南医院认真落实总后和学校“健康军营行”的部署要求,以“情系边(海)防送健康,面向基层解难题”为要求,先后组织24批医疗服务队,分赴新疆、西沙、西藏、贵州、四川、云南等基层和边远地区进行巡回医疗,

攀科技高峰为保障打赢加强技术创新

“身为军人,我就应该为部队官兵做点实事。”

西南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冯华教授虽语调平和,但意志坚定。2009年,他带领的团队经过多年攻关,潜心研发的《颅脑战创伤救治新技术》项目,荣获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

颅脑战创伤是最常见的战创伤之一,其死亡率和致残率为各种损伤之首,严重影响军队战斗力和伤员生存质量。据外军资料介绍,现代高科技战争中的颅脑战创伤还具有许多新特点,如何应用现代技术对新型颅脑战创伤进行医治,成为众多发达国家的研究重点。

2008年以来,西南医院认真落实总后和学校“健康军营行”的部署要求,以“情系边(海)防送健康,面向基层解难题”为要求,先后组织24批医疗服务队,分赴新疆、西沙、西藏、贵州、四川、云南等基层和边远地区进行巡回医疗,为驻守天南海北的官兵送去温暖,仅2010年,就派出5支医疗队,专家教授60人次,行程2万公里,完成巡(门)诊5000人次,查体3000人次,开展手术50台次,受到了部队官兵的热烈欢迎。

活动中,医院领导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2010年7月下旬,新疆罗布泊太阳高悬、酷热难当。院长李景波率领由12名教授组成的医疗队,正在这里开展巡回医疗。7月25日,医疗队来到马兰基地某部,为官兵们做全面体检,当晚11时,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林江凯接到紧急抢救任务,为一名武警战士做了创伤性特重颅脑损伤手术,手术持续5个多小时,使武警战士重获新生。

巡诊期间,医疗队在马兰基地医院分别开设了中医、妇产、乳腺、皮肤和超声科等专科门诊,为千余人做了诊治,开展了3台手术,受到官兵的一致好评。同时,专家教授们还深入病房指导医护人员辨识疑难杂症,心血管内科副主任迟路湘和内分泌科副主任梁自文,分别为基地医院作了专题讲座,传授疾病治疗的新理念、新方法。

情系边防官兵

“通过健康军营行,我们把西南医院人的感情带到了天南海北!”院长李景波深情地说。

2009年,政委韦邦福率医院“中医中药军营行”医疗队赴青藏线,队员们不顾强烈的高原反应,翻山越岭战高寒,挑战极限斗缺氧,从格尔木到纳赤台,从昆仑山到唐古拉,从五道梁到沱沱河,一个兵站接一个兵站、一天接一天地为格拉沿线“三站”官兵巡诊。青藏线的任务结束后,他们又驱车500多公里,翻越两座海拔5000多米的高山,来到藏南边陲的错那县,为边防官兵查体诊疗,捐赠了3万多元的药品,受到边防官兵的交口赞誉。

赤诚传帮带促部队基层建设跨越发展

2011年2月,海军某基地医院会议室掌声热烈,西南医院负责人正与该院签订对口支援协议,至此,西南医院已与14家基层医院建立了帮带关系。

院长李景波介绍:“帮带关系是按总部要求进行的,以有效发挥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在人才、学科、技术、设备、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优势,帮助基层医院提高诊治水平,长期坚持下去,就能把最好的军医留在基层,为官兵服务。”

这中间,其实是一个“输血”与“造血”的辩证关系,换言之,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多种形式的传帮带,把西南医院的精湛技术和优良作风部分复制到基层医院,让基层医院有了“造血”功能,才能共同提高。

41医院就是一个典型实例。2006年,西南医院承担了总部指定的对口支援西藏军区41医院的任务,按照帮带协议和计划,医院分批派出专家医疗队进藏,帮助41医院开展了骨科微创手术、麻醉深静脉穿刺技术、经皮肾穿刺手术、肝中央型裂伤修补术、无气腹腹腔镜手术等新技术新业务,填补了该院空白,并接收14人到重庆进修。经过几年精心帮带,41医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储备、技术手段、设备更新等方面有了很大提高,为该院执行高原部队服务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撑。

西南医院还按照基层需要,先后支援帮带医院和基层部队心电监护仪、脑电图机等设备26件,价值163万元,支援价值183万元的药品,有效提升了基层部队的医疗保障能力。

江苏西南医院

烧伤专家直升机上抢救四川道孚救火英雄

通过开展远程教学会诊系统,也是对基层医院实施帮带的重要手段。几年来,西南医院与帮带医院开展远程教学120多场次,远程会诊40余例,仅2011年上半年,就开展远程专题讲座28场,收效明显。

为推动基层医院人才队伍建设,2006年,西南医院投入巨资,建成国内规模最大、设施最齐全的临床技能模拟训练中心,2008年成功获批全军首个医学模拟训练中心。该中心的培训项目包括诊断、急救、内外科基本操作、微创技能、手术、野战救护等十大训练模块,可承担临床教学、继续医学教育、任职培训、执业资格考核等诸多任务,先后开展生命支持、腰椎穿刺、外科无菌技术、微创手术等100余个项目,每年接收实习生2000余人次,培训进修学员超过5000人次,为批量培训复合型军事医学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一五”期间,医院共接收160余家军地医疗卫生机构、14000余名医学生、2610余名专科医师来院进行技能训练或专项进修;共为基层医院和部队培养博士后16名,博士研究生431名,硕士研究生525名,接收部队业务骨干进修400余人次,举办各类新技术新业务专科学习培训班148批次,受训学员达8000余人次。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通过传帮带,西南医院把红色军医对官兵的深情厚意,撒向了从巴渝大地到云贵高原,从雪域哨所到西沙海岛的广袤空间,它们在天南海北生根发芽,必将成长为一支支固守基层的医疗队!

攀科技高峰为保障打赢加强技术创新

“身为军人,我就应该为部队官兵做点实事。”

西南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冯华教授虽语调平和,但意志坚定。2009年,他带领的团队经过多年攻关,潜心研发的《颅脑战创伤救治新技术》项目,荣获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

颅脑战创伤是最常见的战创伤之一,其死亡率和致残率为各种损伤之首,严重影响军队战斗力和伤员生存质量。据外军资料介绍,现代高科技战争中的颅脑战创伤还具有许多新特点,如何应用现代技术对新型颅脑战创伤进行医治,成为众多发达国家的研究重点。

冯华教授立足未来高科技战争,在模型缺乏、经验不足、无现成模式可循的情况下迎难而上,瞄准前沿攻难关,建立了系统的颅脑战创伤动物模型,研制了一系列致伤装备,不断摸索致伤模式,终于成功建立了小到鼠、兔子,大到犬、猪的完整、稳定、不同致伤环境的动物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致伤因素和致伤环境下的伤情特点,揭示了多种损伤的新机制,为创伤救治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紧急救治转运汶川地震伤员

颅脑损伤的药物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长期以来,尚无一种药物经循证医学证明对脑损伤有肯定疗效。冯华团队通过与中医科多年的合作,自主研发了新制剂“脑伤泰”,应用于临床脑外伤治疗,取得良好效果,为颅脑战创伤救治提供了保障。

面对风云剧变的形势,多样化的军事卫勤保障任务复杂而艰巨,如何在科技研发上做到“姓军为兵、姓军为战”?西南医院党委认为,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兴院战略,建设跻身世界一流名院方阵的研究型医院,坚持军事医学自主创新,才能走在服务部队、保障打赢的卫勤前列。

“我们始终在不断探索中,‘平时保健康、战时保战斗力’是我们的目标,多年来医院虽攻克了一个个战创临床难关,但仍需与时俱进,使卫勤保障能力在实战中突破转型。”院长李景波称。

为此,医院加大临床创新投入,设立军事医学专项基金,支持烧伤、感染、神外、骨科、手术麻醉和临床心理科等军事医学项目的建设发展,打造核心技术实力,先后创建生物医学工程物理交叉实验室、全军首个野战创伤护理训练基地及野战救护训练体系等,并从传统的3大技术领域,发展形成了包括创烧伤及危急重症救治、肝病、心脑血管病、感染病等在内的8大临床优势领域,连续3年获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一大批创新型科研骨干脱颖而出。

“我的理想,就是要让更多的患者站起来!”

这是西南医院全军骨科中心许建中教授从青年时代就立下的志向。有志向就有目标,经过多年不懈探索,许建中主持的《抗感染组织工程骨的研究与应用》取得成功,荣获2008年度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

现代战争中,战创伤严重开放性骨折、骨缺损的发生率高达60—96,其中45%为合并严重骨缺损;在临床上各种高能量损伤导致的严重骨缺损也十分常见,这类患者骨缺损范围大,常合并感染,临床治疗非常困难,最终常以截肢告终,造成患者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

许建中立志要攻克这一医学难题。他在攻读博士学位时,师从著名骨外固定专家李起鸿教授,采用自主专利——半环槽式外固定器治愈了大量骨缺损、骨不连和肢体短缩患者,但他并不满足,设想能研制出一种具有高成骨活性的抗感染骨修复材料,在快速修复骨缺损的同时治愈局部感染。许建中带领课题组展开了艰苦扎实的技术攻关,经过长期奋斗,终于取得成功!

西南医院还先后编订了《高新武器伤害救治和防护手册》《烧伤救治手册》等技术指南,有效提高了军事卫勤的科研能力,为保障打赢奠定了技术基础。

战艰难困苦他们总是充当急先锋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个让中国人永远不能忘却的日子。汶川、映秀、北川、青川、都江堰……一个个地名随着震波,刺痛人们的耳膜。大地在痉挛,灾难在延续,生命在危机中!祖国在危机中!

救人高于一切,救灾高于一切,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空前的劫难,考验着所有中国人!

西南医院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的决策指示,在第一时间抽组6支156人的卫勤分队,投入2000万元装备和800万元药品,紧急奔赴德阳、映秀、汶川、理县等重灾区,争分夺秒抢救伤员。

救灾期间,全院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官兵主动请战、踊跃献血、纷纷捐款,前方创造了五个第一:第一个到达德阳灾区,第一个突进震中映秀,第一个救治被埋废墟时间最长的伤员,第一个跨省转运批量伤员,第一个接受灾区伤员救治任务;后方实现了四个无:即无并发症、无截肢、无死亡、无感染的最佳救护效果。全院官兵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先后救治伤员5300余人,手术365台,空中转运502人,抢救被埋超过100小时的伤员7人,收治伤员178人,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答卷。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廖锡龙上将称赞西南医院:“平时全面搞建设、关键时刻过得硬”;时任总后勤部政委的孙大发上将称赞西南医院:“真情书大爱、行动铸忠诚”。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西南医院党委和广大官兵按照总后和学校的部署要求,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投入到抗震救灾中,共筹措药材物资3个批次,总价值130余万元,并分3个批次派出抗震救灾医疗队,奔赴玉树灾区开展紧急救援和高原病防治工作。

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新时期新阶段对我军使命的新要求。西南医院党委在总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高标准、严要求,圆满完成了一系列急难险重任务,受到了广泛称赞——

向玉树抗震救灾的官兵发放高原病防护手册

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发生严重低温冰冻灾害,医院积极响应军委、总后关于全力抗击冰冻雪灾的号召,于大年三十组建医疗队紧急奔赴贵州重灾区。医疗队巡诊灾区医院重症伤病员30余人,向灾区群众及救灾官兵宣讲冰冻雪灾防治知识,发放防冰冻保健宣传资料上千张,向灾区捐献药品物资10万元,受到当地政府和救灾部队的一致好评,特别是成功抢救13集团军参加黔东南救火英雄3名,让他们转危为安,受到多方表彰。

2008年“3·14”事件后,西南医院派出由呼吸、心内、骨科等11名专家组成的医疗队最先进藏,进行维稳医疗保健工作,向帮带医院捐赠医疗仪器设备、药品、书籍等20余万元,下基层部队巡诊600余人次,捐赠药品1万余元,受到西藏军区领导和帮扶部队的一致好评。

2008年9月,作为神舟七号飞船应急着陆航天员急救备用医院之一,西南医院按照上级要求,全院上下齐心协力、精心谋划,认真做好各项应急救护工作,为确保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做出了积极贡献,医院荣获“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卫勤保障先进单位”,2人荣获“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卫勤保障先进个人”。

2009年5月,西南医院按照上级“重返灾区、服务人民”的任务要求,抽调军人诊疗中心、感染、普外、肝胆、神经外科等数十名专家,由李景波院长带队前往灾区开展大型义诊医疗服务活动,医疗队向灾区医院捐赠30万元的药品、物资及远程会诊设备,同时,还走村入寨开展义诊和健康咨询服务,将精湛的医术和热忱的关爱送到灾区……

练就硬功夫加快卫勤保障突破转型

疗仪器设备、药品、书籍等20余万元,下基层部队巡诊600余人次,捐赠药品1万余元,受到西藏军区领导和帮扶部队的一致好评。

2008年9月,作为神舟七号飞船应急着陆航天员急救备用医院之一,西南医院按照上级要求,全院上下齐心协力、精心谋划,认真做好各项应急救护工作,为确保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做出了积极贡献,医院荣获“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卫勤保障先进单位”,2人荣获“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卫勤保障先进个人”。

2009年5月,西南医院按照上级“重返灾区、服务人民”的任务要求,抽调军人诊疗中心、感染、普外、肝胆、神经外科等数十名专家,由院长李景波带队前往灾区开展大型义诊医疗服务活动,医疗队向灾区医院捐赠30万元的药品、物资及远程会诊设备,同时,还走村入寨开展义诊和健康咨询服务,将精湛的医术和热忱的关爱送到灾区……

医院放射科军医李传明说。第八医院位于日喀则,海拔4000余米,是全军最高的医院,在那里,李传明得到了磨砺,更懂得了一个军医的责任。

责任在每个医疗队员心中,重如泰山!

2009年8月,医疗队前往林芝巡诊。途中,队员们高原反应强烈,许多人出现腹泻、呕吐、流鼻血等症状。刚到部队驻地,就见官兵们早已排起了长队。大家顾不上高原反应,立即投入工作,当天就为1000多名官兵进行了查体和咨询,处置较重伤病员7例。

在驻山南某部,医疗队发现许多官兵患有冻疮,便立即通知后方加班加点赶制出5000盒冻伤膏,派专车送到官兵手中。

2010年11月23日清晨,秘鲁。

在首都利马近郊的陆军第一特种旅训练场上,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秘“和平天使—2010”人道主义医疗救援联合作业即将拉开序幕。上午9时,信号弹腾空而起,演练开始。

训练场上,战车隆隆,烟尘滚滚,一场模拟氯气泄漏事故正在发生。时间紧迫,军令如山!中秘两军医疗队循序行动,密切配合,10分钟内将一个野战医疗所全部展开,紧接着迅速接收伤员,并有条不紊地进行验伤分类、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卫勤保障等一系列课目。

演练紧张有序,井井有条,观礼台上不时报以热烈掌声。在现场观摩的中央军委委员、总参谋长陈炳德上将对演练给予了高度褒奖:“医疗队员们精神振奋、素质过硬,演练非常成功、非常精彩、非常满意!”

陈总长褒奖的这支中国医疗队,就是由西南医院为主抽调23名军医组成的医疗队,他们发扬我军优良传统,创造了领受任务最急、准备时间最短、演习展开最快、卫勤装具最精、军政素质最高、国际形象最好的记录,并赢得秘军参演官兵和当地民众的一致好评。医疗队除圆满完成演练任务,还为秘鲁平民展开免费医疗服务4176人次,手术26台,与当地群众结下了一份超越国界的深厚情谊,以至总后卫生部领导称赞:“医疗队员不辱使命,19天横跨三大洲、行程4万公里,以精湛的技术、过硬的作风、热忱的服务和严明的纪律,充分展示了我军的光辉形象,展示了我军卫勤战线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英勇风采!”

西南医院野战医疗所被总后党委记集体二等功。

荣誉的背后,是艰苦的磨砺和辛勤的耕耘,“为应对新形势下的多种安全威胁,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我们强化了野战医疗所和卫勤办,组建了精干的卫勤分队。”院长李景波介绍称,“我们在秘鲁取得成功决非偶然,它是医院长期坚持在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下进行艰苦的实战演习,苦练硬功夫的必然结果!”

2006年,西南医院野战医疗所在重庆某地举行“概念—06”卫勤演练,引入新的军事卫勤保障理念,拓展了多项新的训练科目,对高新技术武器伤救治、数字化体系部署、模拟伤员救治等项目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新的突破。

2007年,西南医院野战医疗所举行了“使命—07”城市环境卫勤演练,着重突出了4个重点内容:一是快速展开,二是信息化功能,三是城市作战伤情特点,四是复杂路段搜救能力。

2010年,西南医院举行“使命—10”军地联合应急医疗保障演习,实现了1个小时内野战医院展开100张床位的目标。

为能更好地适应实战要求,医院还先后组织人员到成都军区、南京军区考察学习,多次参加和观摩重大军事演习,了解一线需求,共同完善战备预案,并与沿海某场站的保障任务对接,联合制订了战时保障预案,有针对性地从难从严进行战救技能、人装合训、体能心理训练和实战条件下的模拟卫勤保障演练,确保一声令下,就能拉得出、跟得上、救得下、治得好。

“姓军为兵、姓军为战是我们的办院方向,”政委韦邦福强调,“作为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养起来的人民军医和白衣战士,我们始终牢记宗旨、不辱使命,随时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坚决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军人,就要有军人的勇气和担当!

西南医院人以实际行动,努力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在军队医疗战线上树立起了一种规范、一个标杆和一面旗帜,铸就了服务部队、保障打赢的卫勤盾牌!(高启民冯毅)


最新百姓生活
  • 江苏特产江苏有什么特产江苏特产江苏有什么特产04-23

    来源时间为:2024-03-13江苏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那么江苏十大特产有哪些呢?1、碧螺春碧螺春是我国非常传统的一种绿茶,尤其是江苏苏州的碧螺春是最为……

  • 江苏常州经济开发区正式成立目标瞄准国家级04-23

    武进新闻网2015/06/0509:26*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买房加群,省钱不踩坑,只买对的不买贵的常州经济开发区成立大会现场6月4日,常州……

  • 淮安区树牢生态文明理念加速建设大运河百里画廊04-22

    来源时间为:2023-09-19今年以来,淮安区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工作中心,紧扣“四廊”“四态”“四美”目标定位,树牢生态文明理念,抢抓项目建设进度,坚持“产……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