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江苏 > 百姓生活 > 正文

每周一籍|《江苏文库

发布日期:2021/10/7 21:23:57 浏览:178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这年中秋节,一位诗人遥望天上明月,不禁看得入迷,仿佛在遨游仙境。八月十五正是玩月时。

很长时间后,他才回过神来,心下不禁怅惘:自己原本被贬谪朗州,前不见通路,后已无归途。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这等良辰美景,不知道何时才能有机会再见。

于是,他提笔写下这首著名的《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他就是。

2021年的中秋节,重读当年的那些文字,我们依然能从中感受到诗人的心路,他的悲喜。

那些年,刘禹锡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也许我们可以从这本《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刘禹锡》中寻到答案——

“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跌至政治漩涡的深渊,跌宕起伏的人生走入政治上的低谷,等待他的是长达23年的贬谪生涯。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出刺远州,远离京城,政治理想无从实现,使正值中年的刘禹锡倍感迷茫。

刘禹锡空有报国之志,被朝廷贬逐蛮荒,失去在朝廷中发挥才干、实现抱负的机会,只得寄情笔墨。

但一路坎坷走来,砥砺了刘禹锡的不平则鸣的性格。

对讳莫如深的顺宗死亡事件,他以屈原自比,敢怒敢言,大胆向顺宗表示悼念。

他还借着名医华佗被曹操杀害一事,替王叔文鸣不平,揭露高层统治者随意扼杀贤能。

也是因为性格原因,他始终无法“量移”,在朗州的日子里,他饱尝孤独幽栖、丧妻悼亡之痛。

谪居朗州,可能是他处境最差、变故最多、心绪最闷的时期。

但另一方面,这也是他深入民间采风最深入、文学积累最丰富、哲学思考最深刻、改革信念最坚定的时期。

刘禹锡第一次被贬谪,来到朗州时34岁,离开时已经43岁。

此时的他更加的坚定、沉稳,而他的目光还如同十年前的一样,嫉恶如仇,一身正气。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人们从他远去的背影读出了两个字——诗豪。

刘禹锡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作品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现代快报 /ZAKER南京记者王子扬

最新百姓生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