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江苏 > 下设单位 > 正文

三峡移民精神报告会

发布日期:2016/4/15 2:37:08 浏览:587

www。cq.xinhuanet。com2005年11月05日16:31:42来源:【字体:】

中篇——共创新业

十一、VTR4解说词:

2000年金色的秋天,一部宏伟壮丽的外迁移民交响诗,奏响了澎湃的序曲。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全国11个省市从2000年以来,接收安置三峡库区外迁移民16万多人,大大缓解了库区的安置压力。

为了安置好移民,让移民尽快走上致富之路,安置地的党委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制定帮扶计划,想尽了千方百计。安置地移民干部付出了全部热情,安置地父老乡亲伸出了温暖的双手。移民的新房漂漂亮亮,屋前就是通衢大道,屋后是自家的好田好土,屋里连锅头碗盏燃气灶具都一一齐备。当地干部乡亲是那么热情,送柴禾、送蔬菜,教说话、教种地;帮忙联系务工,帮忙送子女入学。

全心全意的安置、实实在在的帮扶,使移民很快融入了当地社会,逐步走上了再创新业的勤劳致富之路。

十二、江西省靖安县老区建设移民办副主任周小勇讲述《来了就是一家人》

各位领导、同志们:

说实话,没干移民工作前,我没去过三峡,也没和三峡人打过交道。是伟大的三峡工程,把我们江西老俵和三峡移民紧紧联在一起的,大家由陌生人变成了相亲相爱一家人。

我的家乡靖安县是江西红土地上的一块“绿宝石”,被省里选定为首批三峡移民安置试点县。

如果说,三峡移民为建设三峡工程作出了重大牺牲,那么,安置地的群众也为三峡移民作出了奉献。他们用真挚的感情,来接纳自己的亲人——我们可亲可敬的三峡移民。

记得2000年5月初,云阳县的移民首次来到我县香田乡对接考察。按照原先的安排把移民点建在公路旁的一个砖坯场,移民的水田集中规划在建房点附近,而移民考察后却要求在水田中央一块桠柑园中建房。靖安是中国桠柑之乡,桠柑又是当地农民的经济支柱,这片果园17亩多,归五户村民所有,其中两户人家祖祖辈辈在果园中居住,果树都已进入盛产期,亩产达6000多斤,一到收获季节,那就是黄橙橙的金子呀。移民的要求,我们真是左右为难,手心手背都是肉,割哪块都痛。但一想到移民为三峡工程作出的牺牲。我们答应了这个似乎有点不近人情的要求。带着复杂的心情,我们连夜找到5户村民做说服工作,工作一直做到凌晨3点,最后这5户村民的思想终于转变了,表态说:“人家大老远来,无依无靠,也真不容易,都是为了国家建设,我们也奉献一次吧。”当老表们砍掉自家的果树时,全家老小都伤心地哭哇,特别是居住在果园中的两家人,也含泪拆掉自家祖辈留下的房屋,为三峡移民的家,他们宁愿牺牲自己的家,他们本没有那个义务,但他们还是做了,这就是我们淳朴善良的老表。移民为三峡工程而移民,老表为三峡移民而移民,万众一心的三峡移民精神就是如此平凡,也是如此伟大!

“来了就是一家人,你喜欢什么地方,我们就让出什么地方。”我们江西老表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虎山农场、寿观林场、洪岗林场,仁首镇、双溪镇、水口乡,一经三峡移民选中,当地的干部群众毫无怨言,调出好田,拆除厂房、腾出地方,让给移民建新家。

移民千里迢迢来到这里,你把他安顿得咋样?是否为他着想,替他分忧,我们移民干部心里应该时刻想着移民,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呀。

我们移民办主任龙小文是位女同志,从2000年接收第一批移民以来,她比别人做的事多、吃的苦多、用的情更多,以至于他丈夫发牢骚说:“她哪是我的老婆,她都快成移民的婆娘”。

还有一个三峡移民认当地人做“舅舅”的故事。洪岗林场场长张希贵是个豪爽、热情的中年汉子,他所在的林场在2001年安置了全国最小的移民,这个出生在搬迁轮船上的孩子好象命中注定在靖安有这门亲戚,当张希贵听说移民当中有一位刚生产的母亲后,便嘱咐妻子把自家最肥的老母鸡杀了,炖好一锅汤,买好红糖和奶粉,等这母子一到,就赶忙把母子俩安顿在自己家坐月子,细心照料,鸡汤喂母亲,孩子喝牛奶,感动得孩子的父母热泪双流。大家要明白,按乡风乡俗,让别人在自家里坐月子,是要倒霉一辈子的呀!为纪念从云阳迁到靖安的这段历史,孩子还取了个非常有纪念性的名字:范云靖。为感谢老张,孩子就认了他为舅舅了。

最震撼人心的还是今年9月初,干部群众同抗“泰利”台风,救助移民兄弟转危为安的事儿。“泰利”台风给靖安带来一场百年难遇的洪水,9月3日凌晨1点,洪水漫过河堤,危急到北潦河边上的双溪镇曹山村叶家组移民点。山洪的暴发对长期居住在长江边上的三峡移民有点见怪不怪。当乡村干部赶到时,移民黄世喜一家却一直按兵不动,他的儿媳正在坐月子,按老家的规矩是不能移动的,移民干部张梅淌着已到膝盖深的水赶到她家,苦口婆心地劝说他们一家快走,他们还是不愿走。望着越涨越大的水,看着越来越犟的老黄一家,张梅眼泪都急出来了,就差跪下求他:再不走就要出人命了,我求你们赶快走。就在双方僵持的时候,洪水已经悄悄地进入了房屋,黄世喜有点慌了,在这紧急时刻,干部也顾不得那么多,立即给产妇穿上防水衣裤,强行把他们转移到安全地带。到凌晨6点,这个点上9户47名移民全部撤离安排到地势较高的上林组村民家中吃住。当天下午洪水就淹到了房屋近两米高,好险啊!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给全县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失,但是,请重庆的父老乡亲放心,在这场洪水中,我们没有让一个移民遭到洪水围困,更没有一个移民伤亡。

“红土情怀融化巫山云雨,两地血肉交融兄弟情深”,这是三峡移民春节撰写的一幅对联,这也是两地群众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共同致富的真实写照。

当风雨到来,我们共同分担,当硕果成熟,我们一起,这是心与心的连接,这是情与情的交融!我们相信,已和江西老表融为一家的三峡移民,一定会在新家园里生活得更美好、更甜蜜!

十三、VTR5解说词:

身在新家,却没有新家的陌生,不是故里,却有胜于故里的温暖。

覃敬明,这个从前出名的移民“钉子户”,来到了在江苏省东台市,是当地政府细致周到的关怀,当地乡亲慷慨热情的帮助,打消了他对异乡的顾虑,对未来的担忧,短短几年时间,覃敬明就变成了外迁移民中的先进人物。定格于覃敬明那张“外迁移民先进个人”的大红奖状)

十四、江苏省东台市三仓镇新五村农民覃敬明讲述《再也不做“倔老头”》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这张奖状是今年4月,国务院三建委发给我的.这个来知不易的荣誉我特别珍惜.你们可不知道,在移民到江苏之前我可是出了名的“倔老头”。

我叫覃敬明,老家在云阳县水磨乡江南村,是三峡库区第一次大规模外迁的移民。1999年6月,面对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的电视镜头,我实话实说——“要我搬离张飞庙,坚决不干!”。一时间,我“臭名”远扬,上至国务院三建委,下至社员群众,都知道—“云阳有个覃敬民,死活不愿迁出门”,移民干部视我为“钉子户”,大伙暗地里叫我“倔老头”。

人都大半辈子了,还要离乡背井,你叫我怎么想得通.再说还担心:一是不想失去当时比较好的生活。我老家就在著名的张飞庙旁边,早上出门子,中午吃馆子,晚上数票子,这就是我当时的生活。二是怕迁到外地受人欺负。三是担心儿子找不到媳妇,因为听说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聘礼要得高。

我当时的“倔”可不是只“倔”在嘴上哟。乡里、村里的干部来动员外迁,我连家门都不让他们进。后来是刘明乡长亲自出马来拔我这颗“钉子”。能说会道的刘乡长好话说了几萝,门槛踏破几层,可我就是两个字“不动!”后来他使上了“亲情战略”,把我早年居住在南京的80多岁的么叔都请出来,向我介绍江苏的优越条件,苦口婆心鼓动我外迁。2001年初,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和蔼可亲的干部群众,到江苏省东台市参与对接,那一眼望不到边的大平原,让我有点动心,反对外迁的“堡垒”在移民干部们耐心、亲切的“围剿”下被攻破了,我这颗“钉子”被拔掉了。

2001年6月,我全家3口,离别了养育我整整50年的三峡老家.

在护送我们外迁的航途中,云阳县刘海清副县长带头把好的仓室让给我们,自己却坐到条件最差的底仓去了。刚刚踏上江苏新家的土地,左邻右舍给我们送来新鲜蔬菜,80多岁的邻居常得齐老人给我送了一只大公鸡。为了赶在春节前让我们收看到老家的电视节目,政府专门从广州空运设备开通了重庆卫视。移民魏太仁遭遇车祸,是东台市委书记亲自连夜打电话到医院安排抢救。东台与上海警方相助,为移民杨世成寻找回失散10多年的亲生女儿……最让我高兴的是,东台本地电脑高材生施春燕姑娘跟我儿子覃利谈上了恋爱。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2年国庆前一天的中午时分,一场可怕的车祸降临我儿子身上。我赶到现场,看见躺在公路上人事不省的独生儿子,让我不知咋办。幸好三仓镇移民办的领导迅速赶来了,并立即组织送往三仓医院抢救,由于伤事太重,马上又抽调专人派出专车转送东台市人民医院。车一到,东台市移民办领导已经联系好一切,人马上就送进了手术室。从出事到儿子从手术室里推出来,当地移民干部连午饭都顾不上吃,一直陪在我和儿子身边。

儿子是救回来了,但伤情很重,光是面部就缝合150多针,在医院连续昏迷了四天四夜。在我心情最沉重的时候,东台市移民办主任何正祥在国庆长假时,每天都在医院现场解决困难。一个多月后,几经东台、南京等医院的治疗,儿子终于从死亡线上被拉了回来,但前后也花去5万多元,家里一时竟没钱买米、买饲料,生活、生产成了问题。当地邻居们又主动送给我粮食、饲料。儿子平安出院了,我领着他一起来到三仓镇政府,在办公室里,面对眼前的亲人,好多感激的话到了嘴边却说不出来,泪水在眼眶里打着转,我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给他们连磕了三个响头,他们是我儿子的救命恩人啊!

儿子出事后,有一件心事压在我心里。儿子的婚事怕是要吹了?没想到,在他受伤住院的日子里,小施日夜守护在身旁,精心的照料着覃利,她的家人还时常上门来看望关心,在生产生活上帮助我们。2004年元旦,是一个我睡着了都要笑醒的日子,是一个可以向云阳的父老乡亲说句放心话的日子——儿子和小施的爱情瓜落蒂熟了!这是东台市第一对三峡移民与当地姑娘缔结的美好姻缘。在结婚贺喜时,市镇移民办的领导们来了,周围的移民朋友和村里的乡亲们也来了,报社、电视台的记者也前来祝贺和采访这件新鲜事美好事,我们一家人沉浸在无比的快乐和幸福中……

成婚当天,我把甜蜜中的小两口叫到家门前的水井旁,告诉他们一个秘密:当初我们一家人过来的时候,我带来一捧故乡的土,悄悄撒在这口井里,这意味着我们一家人吃的是故乡的土,喝的是江苏的水。我告诫儿子、儿媳,吃水不忘挖井人,三峡与江苏情意深。我还请人按我的意思,写了一幅对联贴在大门上,上联是:三峡江苏结秦晋;下联是:新地新婚迎新亲;横批:喜结良缘。

回想几年前自己对移民工作“唱反调”而成为出名的“倔老头”,真的觉得不好意思;后来,一件件发生在我身上、身边的事,让我有了180度的大转弯。我不能再做“倔老头”,我要做移民致富的带头人。

我新建猪舍,每年养猪四五百头,今后,我还准备扩大规模,向年产肥猪1000头发展,还种上几亩大棚青椒,儿子办起了家庭卫生诊所。现在,我家的日子越来越好了。我的日子好过了,还尽力帮带10户移民一道致富。

现在,我们在外地的三峡移民已经没有了异乡的感觉,我们学会了说江苏的话,吃惯了江苏的菜,熟悉了当地的路,闻惯了带着咸味的风,我们真正融入了新的生活!

十五、VTR6解说词:

哪里的人都是一样亲,哪里的水土都养一方人,同覃敬明一样,许许多多的三峡移民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

胡运鸿,奉节县移民,年近六十,到江西奉新县后关心当地社会发展,自订报刊、自学农业科技知识,很快掌握了种棉种瓜新技术,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还被选为县政协委员。

雷阳安,云阳县移民,来到江西永修县后,种棉花、种水稻、养猪、酿酒、开打米作坊样样都干,很快就走上了勤劳致富的道路。还当上了村志愿者协会会长

李洪华,忠县移民,到山东即墨市后,既下田种地,又进城开餐馆,年收入达到了30万元。他还尽力帮助移民,录用了19名移民子女作服务员。

熊德国,在老家握锄头、扶犁钯的峡江农民,在新家居然驾

[1] [2]  下一页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