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江苏 > 下设单位 > 正文

如何从“小笔头”变为“大笔杆”?这位政研室主任有“秘诀”丨政邦充电站

发布日期:2022/4/8 16:25:23 浏览:110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近日,江苏扬州广陵区委研究室主任杨进的文章《让年轻干部从“小笔头”走向“大笔杆”》在朋友圈热传。

杨进在文中表示,写材料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如果只是一味被动地接任务,最多只能当个“文字匠”,成不了“思想者”。

他认为,开口能说、提笔能写、遇事能办是必具的核心素质,而写材料这种“苦差事”,恰恰是提升年轻干部核心素质最有效的一种磨砺和淬炼。

让年轻干部从“小笔头”走向“大笔杆”

广陵区委研究室主任杨进

在大家的印象中,写材料是机关工作公认的“苦差事”。过去常说,写材料的人是“政治上的红人、工作上的苦人、生活中的穷人、家庭里的罪人”,虽有一定夸张成分,但也不失贴切。

年轻干部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重要后备力量,开口能说、提笔能写、遇事能办是必具的核心素质,而写材料这种“苦差事”,恰恰是提升年轻干部核心素质最有效的一种磨砺和淬炼。

近年来,广陵区委研究室持续加强年轻一代“笔杆子”的培养,随着越来越多年轻血液的涌入,我们已经形成了以80后为骨干、90后为主力的文字梯队,整支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体会。

一、鼓起“敢写”的勇气,实现从“不会写”到“我能写”的转变

不可否认的是,现在一部分年轻干部一提到写材料就畏难发愁,提笔千斤重,弃笔一瞬间。特别是区委研究室,平时文稿数量多、标准高、要求严,也变相增加了他们接受文字工作的心理压力、抵触情绪。因此,对于年轻干部文字能力的培养,我们最先做的就是帮他们克服“怕”的心理,鼓起“写”的勇气。

一是解剖麻雀,教方法。年轻干部虽然学历高、脑子活,但很多从事文字工作的都是专业不对口的“跨界选手”,刚接触材料基本都是懵懵懂懂、心里没底。所以,我们充分发挥文字骨干的“传帮带”作用,通过“一对一”“一对多”老带新方式,将文稿背后的逻辑立意、框架搭建、文字表达、经验技巧等进行“全流程”解析,帮助年轻干部迈过“开不了头”的第一道坎。

二是常态调研,熟区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对文字人而言,没有调查就写不出接地气、有血有肉的好材料。我们鼓励年轻干部多走出去,直奔基层一线、项目现场、企业车间,每月开展2-3次微调研,每季开展1次专题调研,并对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形成调研成果进行,让他们在常态化调研中既熟悉区情,又磨练文笔。两年来,由年轻干部操刀的各类调研文章近50余篇,涵盖医疗机构改革、养老产业发展、古城保护复兴等多个方面,为区委决策提供了有力参考。

三是肯定成绩,树信心。年轻干部写材料第一怕不会,第二怕被否。通宵达旦、绞尽脑汁“熬”出来的材料,如果被全盘否定或者推倒重来,极易打击他们对文字工作的热情。因此,对于年轻干部报过来的,诸如通讯稿、信息稿等小材料,多以肯定为主,能够原文采用的尽量采用,或者进行局部微调,让他们在获得肯定中,树立“能写”的信心。

二、培养“会写”的实力,实现从“写一点”到“写全部”的转变

写材料是“真功夫”“硬本领”,文章不写半句空,是凭着“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磨炼换来的。对于年轻干部文字能力的培养,我们仍然按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规律,压担子、促成长。

一是夯实基础,找感觉。对于刚接触文字工作的年轻干部,一般要求从录音整理、会议纪要等原创性不强的基础材料写起,在素材整理的过程中,一方面,培养他们将口头语转化为书面语的能力,另一方面让他们在素材整理过程中,逐渐掌握领导的思想脉络、语言风格,以及材料内容的归纳摆布和语句的起承转合,尽快找到感觉、进入角色。

二是思维碰撞,激灵感。文无定法、水无常形,写材料虽有基本框架,但无固定套路,各有看法、各有写法,特别是年轻干部,写材料时,想法很多、思路很活,文字也很跳脱。所以在组织形式上,我们采用共同改、大家议的形式,初稿形成后开展集中讨论、各抒己见,在思维碰撞中,交流经验技巧、激发写作灵感,找准主攻方向。比如,全区乡村振兴暨农村环境整治大会的评论文章,大家通过头脑风暴,跳出了传统评论套路,聚焦“乡愁”主线,以一幅画、一首歌、一生情点题,将乡村振兴20字方针和区委对乡村发展、环境整治的部署要求,用柔性的语言缓缓道来,得到全区上下的一致好评和纷纷转发。

三是由块到面,促成长。让年轻干部先从活动致辞、通讯报道等“豆腐块”写起。短暂过渡后,迅速明确分工职责,在领导讲话、总结汇报、全会报告等大材料、难材料上压担子,各拎一篇、一兜到底,让他们在经历几次“热锅上的蚂蚁”中加快成长。同时对招商引资大会、企业发展大会、经济形势分析会等常规性材料,采用交叉起草的模式,让每个人熟悉不同题材、不同种类文稿,实现旧瓶装新酒,写出新花样。

三、激发“想写”的热情,实现从“要我写”到“我要写”的转变

写材料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如果只是一味被动地接任务,最多只能当个“文字匠”,成不了“思想者”。因此,我们在压担子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年轻干部主观能动性的激发。

一是提供平台,展才华。我们建立了学习交流群、广陵情况微信公众号,将年轻干部的成长感悟、调研成果、千字评论以署名文章的形式在平台展示,让他们在日益增长的阅读量和点赞数中,昂扬写作热情。截至目前,广陵情况微信公众号已累积刊登文章近80篇,其中《奔跑吧广陵人!》《广陵风景这边独好》《守古城之根寻复兴之路》等文章阅读量达到5000人次。

二是充分挖潜,给机会。我们鼓励年轻干部围绕国家发展大势、上级决策部署、基层特色经验等方面,对标更高标准、站位更大格局、提炼鲜明观点,撰写高品质文章,并择优向省市推荐,让年轻干部在挖潜成长的过程中,拥有在更高平台崭露头角的机会。去年,由综合科、改革协调科两位年轻干部起草的“用心起草好每一篇文稿”“‘1 5’改革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和“广陵改革风险备案制”得到了省、市平台刊载。

三是活跃氛围,解压力。文字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压力大,加班加点、日夜伏案是家常便饭,搜肠刮肚、苦思复想是基本状态,常常一句话能憋倒“英雄汉”、一个词能卡出“英雄泪”。所以,在压担子的同时,我们也同步注重对年轻干部工作压力的释放,对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给予充足的关心关怀,营造“忙时有序、闲时获批”的活跃氛围。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