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江苏 > 企业单位 > 正文

江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产业结构调整

发布日期:2016/6/29 22:11:39 浏览:232

王庆五陈柳

产业结构调整是事关江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否取得预期成效的重要内容,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长期性,关键是要“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共同推进,着力在“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上下功夫。

“加法”要以“一基地”建设为主轴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先进制造业是江苏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战场,也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江苏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关键在于改变低端加工比重偏大、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装备对外依赖度较高、劳动生产效率较低等问题。一是要以产业提升拓展为主线提升先进制造业水平。通过投资结构优化,对有市场前景的传统产业加快技术改造,对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加大创新投入,形成技术和产业化优势,增强产业链控制力。二是以产业融合为导向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支持下,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协同发展,扩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需求。三是以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为抓手提升质量和品牌。进一步将职业教育与产业结合,在教育中倡导工匠精神,在企业中实现“精致生产”,以优质精良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形成江苏职业教育与优良产品的双品牌。

“减法”要注意在化解产能过剩中防范债务和就业风险。江苏化解产能过剩需要确保平稳解决两大问题:一是清除“僵尸企业”过剩中化解债务问题;二是在压减产能过剩中平稳解决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在防范债务风险方向,一要推进产能过剩企业的分类处置。全面摸清情况,建立国有和非国有“僵尸企业”数据库。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进行细化分类,有针对性地采取兼并重组、资本运营、创新发展、关闭破产等不同方式进行精准处置。二要多路径平稳化解产能过剩企业的债务问题。对于产能过剩企业中现有资产和资源仍具有一定的价值的,努力通过并购主体的重组整合提升企业经营效益。政府应充分发挥信息匹配、协调等作用,减少企业兼并重组的交易成本,鼓励非国有资本依法参与国有僵尸企业改制重组。对于没有发展前途的僵尸企业,在省、市、县法院设立“僵尸企业”破产处置绿色通道,加快进行资产处置。三要通过降成本、补短板等多种方式加快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解决债务问题最根本的还是需要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实现企业盈利。在职工下岗再就业方面,要关心原国有企业职工在体制保障、工资福利、社会地位等方面落差,通过内退、内部安置、外部转岗、鼓励创业等多途径妥善进行去产能过程中的企业职工转岗安置。可以考虑成立相应的职工转岗安置专项基金,守住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缴纳社会保险费、技能提升培训等相关支出的底线。

“乘法”要以“一中心”建设为突破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创新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江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是在先进制造业基础上面向创新谋求产业升级、结构转型的长久动力,实现发展的加乘效应。对此,一要立足本土资源,提高本土科教资源向产业创新成果转化。应重视利用大数据等手段挖掘与产业发展匹配的沉淀技术,引导资源向企业集聚;整合骨干企业与高校院所技术优势资源,构建集项目、人才、基地、产业于一体,开发、中试、产品、商品无缝链接的战略合作平台,鼓励优势企业通过合作研发、技术联盟、并购和外包等方式,灵活整合创新资源。二要依托优势产业,整合全球创新资源。通过依托本土优势产业和重点产业,加强对全球创新资源尤其是创新成果的整合利用和消化吸收,在创新资源密集地区布局海外研发机构,就地利用海外创新资源,与本土形成全球研发网络;可建立技术资源库,加强对前沿技术的跟踪,充分利用海外并购等方式获取创新资源和创新成果,推动创新成果的产业化。三要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推进服务链与创新链耦合发展。应针对不同阶段的创新需求,以社会化投资、专业化服务、市场化运营,加强科技创新链与科技服务链的匹配。

“除法”要着力通过强化政府服务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创造“正外部性”。做好“加减乘”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除”,即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除了加强企业科技创新之外,还需要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加快政府投资补基础设施短板。江苏沿海、苏北地区的铁路网络建设空间仍然很大。另外如“海绵城市”建设、部分城市棚改以及地铁、城市地下管道和污水处理等仍比较欠缺,投资空间很大。加强这些基础设施是提升产业和企业生产率的重要方面。二是以市场化手段发挥对企业技术创新投资的引导作用。要进一步以市场化的原则完善这些重要措施,优化政府对技术创新项目的补贴的方式和效果。将政府资金定位于引导和分担风险的作用,突出企业创新的内生激励。三是构建开放包容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政府要进一步在营造环境方面着力,激发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创新活力。一方面着重健全创新导向的市场环境,突出创新价值在市场体系中的表达和实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转化应用体系建设,增强失败容忍度。另一方面着重构建创新导向的产业生态,建设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和实验室,鼓励大型骨干企业建设创新创业平台。

(作者简介:王庆五,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教授;陈柳,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副研究员)

最新企业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