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江苏 > 旅游景点 > 正文

2013年江苏苏州市同里古镇自助游攻略-五江苏池旅游攻略

发布日期:2015/11/27 15:55:34 浏览:262

我和苏州的旷世情缘就是雨。迄今只来过两次来苏州,两次都遇到下雨,那雨忽大忽小淅淅沥沥啪啦啪啦下一整天,而这两次正好是一个轮回:12年。上次在拙政园里淋了个落汤鸡,这次就带把伞吧。于是,我举着非油纸的花伞,一身旅者的行头,带着湿漉漉的双脚踏进了这千年古镇。

吴中名镇同里,离苏州城18公里,太湖之畔,京杭运河之东,乘坐旅游公交40分钟就把我带离喧嚣都市,置身清凉如画、滴翠如洗的平静水乡。游人很少,只有当地居民站在自家屋檐下,招呼着往来不多的客人:该吃中午饭了。

雨中初会恍若归家

这雨虽不是三四月的烟雨,这伞也不是江南温婉女子的油纸伞,不过同里那安静而亲切、低调且无拘的面容展示在我面前的时候,我油然一种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这反而不像是千里来访,倒像是到隔壁村会会老友,更像是,到外婆家蹭个晚饭撒个娇。这水乡,她不似一颗宝石揭开匣子让你惊艳一番,却是一枚温玉慢散着沁人心脾的温暖。

相逢在雨中作者:边走边看

雨就这样下着,既来之则安之,踏在石板路上往里深入,一边是潺潺的河水,河堤上是参天的老树,一边是白白的院墙,院墙上的爬山虎从墙内探出来,侵袭了半边白墙。雨水积在老树的树杈树叶之间,啪、啪、啪地打落在伞上,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驻足河堤,出神地凝望雨水打在河面化开的水晕,像极了小时候放学回家的情景。

同里水多桥多,明清建筑临水而筑,这游览的脚步不由得慢了下来。镇区被河道及纵横交叉的支流分割成7个小岛,地处水乡泽国的河网之间,因交通不便历史上这里而少有兵燹之灾,是江苏省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水乡古镇之一。水网中的家园使得这里家家连水户户通船,好一幅悠哉富足的优美画卷。

同里三桥浪漫民俗

到同里一定要走走这里的古石桥。小小同里古镇,石桥有40多座,每座桥都有一段典故,有桃花浪里鱼化石的富观桥,扼守古镇重要入口的乌金桥,气势如虹的渡船桥等,最早的思本桥建于南宋,距今已700多年了。

走一走三桥,温一温岁月的柔情作者:淡水猫

这些古桥中,尤其以同里三桥最有代表性,是同里的桥中之宝。它们分别是:吉利桥、太平桥、长庆桥。三桥相隔很近,距于三岔河道之上,呈品字状相望。每逢婚嫁、生日庆贺、婴儿满月等喜庆吉利的事,同里人都要走三桥,也叫走平安路、走百病。凡镇上居民结婚,娶亲队伍都要抬着花轿走三桥,老人过66岁生日,当天午餐后要走三桥,婴儿满月也要由其母亲抱在怀里走三桥。一般是遵循长庆桥、吉利桥、太平桥的先后顺序,绕行一周,不走回头路。在参观江南婚俗博物馆时,印象最深的就是结婚的时候走三桥,长庆桥是新郎抱着新娘走,寓意恩恩爱爱直到老,吉利桥是新郎背着新娘走,寓意和和美美步步高,太平桥是新郎牵着新娘的手儿走,寓意太太平平永是宝。看,旧时的江南人家祈求吉祥幸福,还想出了这么浪漫的形式,这样走过三桥的一生一定白头到老得永年之福,于是我也走了走三桥,只愿梦想真诚,福星相伴。

一座座古桥诉说着古镇的千年,历久弥坚的石头竟也透出岁月洗礼过的柔情,仿佛等你去追问她们守护这座镇子的故事。

退而思之庭院深深

小桥人家枕河居,同里除了水和桥,就是那一座座保存完好的深宅大院了,镇志记载,自1271-1911年,镇上先后建成宅院38处,寺、观、宇47座。一级保护的建筑中,明清建筑占到七成,深宅大院、园林小筑尤显古味遗韵,风姿卓卓。

同里的名门望族之多,看门票上要参观的景点就可略知一二:退思园、耕乐堂、嘉荫堂、松石悟园等。名字就内涵大气,一看就是大户人家。崇本堂以丰富多样的砖雕、木雕闻名于世,堂内处处可见雕刻,展现了江南手工艺技术的高超水品。耕乐堂为明代处士朱祥所建,建时有五进五十二间,现尚存三进四十一间,有园有斋有阁有榭。陈氏旧宅孚寄堂,系明万历南京监察御史陈王道五十孙清康熙进士陈沂震利用老宅重建,当时规模为全镇之冠,有名的珍珠塔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陈家还有将京杭大运河引入其后花园,水闸开起后,后院大船可直通运河,再去往四面八方、五湖四海。

(退思园内,庭院深深深几许作者:在凡)

如此多的名人老宅中,最响当当的莫过于退思园三个字了,它是江南古镇中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建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退思园的主人内阁学士任兰生,光绪十年被人弹劾,被慈禧宣召进京问罪,当慈禧问他今后怎么办时,任兰生答:退而思过,进而报国。被罢免后的任兰生回到家乡同里,建了这所私家园林,就取名退思园,也有取《左传》中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朝廷做官,就忠心耿耿报效君主,辞官隐退时,就反省自己,以弥补过失。这个过补的是臣子对君王之过,而非个人之过,所以此园之名对于它的主人来说非常贴切。

退思园位于同里古镇东北一隅,占地九亩多,远离镇中心的热闹。顺着路标踱步而去,参天大树及黑瓦白墙相夹形成的石板路带我蜿蜒向前,便知这是一处不同寻常的巨大园林所在。退思园外宅有三进,为主人待客之用;内宅南北两幢五楼五底,为主人与家眷居用。庭中大树多为香樟,高大如盖,其余植物花草甚是茂密灿烂。园内甚多名雅之所:坐春望月楼、菰雨生凉轩、桂花厅、岁寒居,点出春、夏、秋、冬四季景致;琴房、眼云亭、辛台、览胜阁则塑造出了琴、棋、书、画四艺景观。整个园子不乏近代名人书法墨宝,普通游人看了都觉得此地实乃人文宝库,叹为观止,换做我要在这里退思,怕早就分心了。

在这雨天里,湿了铺路的石板、砌墙的砖瓦,踏足这些名门故园,深感这一草一木、一弄一堂尚未远去,心中感触万千,奈何词穷,却难开口。

小桥流水,拾得一份返璞归真作者:老色廊

江南小调温润美食

沿同里的河道漫步,两边的民居多是吃饭的饭馆、茶馆和文艺青年喜欢的咖啡馆。饭馆多为当地居民所开,在沿河栏杆边摆上餐桌餐椅,知道游人喜欢靠水而餐,享受水乡美食美景。鱼米之乡,自然好吃的不少,选了个三桥边的位置的坐下,沾沾三桥的福气,还可以看河里的鸬鹚捕鱼。点了几个有代表的菜:银鱼炒蛋、清炒菱角和河鲜豆腐汤,味道鲜美爽口,分量也刚刚好。对于我这种只求饱食一顿当地美食的人来说,这样的家常小炒足以回味,就是这河里的鱼虾菱角放盐炒熟上桌,体会一下同里人日常的生活,更比喝咖啡吃洋餐有意义吧。

店主热情地拿出歌单要我点歌给我伴唱佐餐,因为不远处也有人唱歌,所以婉拒了主人。远远传过来的江南小调,隔壁桌的客人用吴语聊着天,还有那雨水打在雨棚上的节奏,而我则动着筷子听着这一切声响,放空,这是我脑子里出现的唯一的关键词。

(穿梭在同里古镇中,仿佛回到老时光的梦境作者:佚名)
隔世无喧嚣心灵后花园

人最可悲的是,在美好的梦境中不能久留。即使下着雨不能随处而坐,即使背着包举着相机还打着伞不太方便,我还是愿意在这里多呆一会,再说,我还没住一晚上感受古镇的夜晚呢。但是我却不得不踏上归程,因为也许长途汽车站里回苏州的车就要收班了。这毕竟不是回家,而是路过。

也许我来的时间恰到好处,雨沥沥的又不是周末,我看到了一个没有被现代商业污染的古镇,游人不多,没有那种排队吃饭排队上洗手间的情况,咖啡厅快餐店很少,有的也是那种很有文艺氛围的。我想起大家趋之若鹜的丽江凤凰、周庄乌镇,这里虽交通便利名声不菲,却有一种遗世独立的姿态,很难得。不光建筑保存完好,人的心态也保存完好。如果你想看看真正的富饶古镇、江南水乡,来同里吧。

走进苏州园林的美作者:羽萨吴中船娘作者:阿莫退思园的亭台楼阁,都揉入了江南的美作者:落伍人水上生活作者:在凡小镇生活,如此清闲美好作者:佚名

同里古镇景点介绍

(春临罗星洲作者:落伍人)

同里镇,江南六大名镇之一,位于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的苏州市吴江区,素有东方小威尼斯美誉。距上海80公里,距苏州20公里,她建于宋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名副其实的水乡古镇。面积33公顷,为五个湖泊环抱,由网状河流将镇区分割成七个岛。古镇风景优美,镇外四面环水。她是江苏省最早(1982年),也是唯一将全镇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镇。1995年更被列为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1998年水乡古镇和退思园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1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同里旧称富土,唐初因其名太侈,改为铜里。宋代又将旧名富土两字相叠,上去点,中横断,拆字为同里,沿用至今。据清嘉庆《同里志》记载,从宋元明代起,同里已是吴中重镇,由于它与外界只通舟楫,很少遭受兵乱之灾,便成为富绅豪商避乱安居的理想之地。不难看出,同里名字的变更,取决于当地人含而不露的传统观念和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

门票:100元,包含以下10个景点:退思园、王绍鏊纪念馆、珍珠塔、松石悟园、江南婚俗馆、嘉荫堂、耕乐堂、古风园、陈去病故居、罗星洲。(在苏州火车站可买车票和门票的套票,套票价格80元。)

开放时间:外围全天开放,上述景点7:30-21:00开放

电话:0512-6333139063333120

官网:http://www。tongli。net/

(东方小威尼斯:水乡风貌作者:沛子)

清丽古朴的同里小镇,水田肥沃,物丰富庶,人杰地灵,素有“东方小威尼斯”之誉。同里的特点在于明清建筑多,水乡小桥多,名人志士多。镇内有明清两代园宅38处,寺观祠宇47座,有士绅豪富住宅和名人故居数百处之多。古镇原有“前八景”、“后八景”、“续四景”等二十多处自然景观,今尚存“东溪望月”、“南市晓烟”、“北山春眺”、“水村渔笛”、“长山岚翠”诸景。

同里人世代勤奋苦读,知书达理,教育发达,人文荟萃。自南宋淳祐四年(公元1247年)至清末,同里先后出状元一人,进士四十二人,文武举人九十三人。古代著名里人有叶茵、徐纯夫、莫旦、邹益、梁时、何源、计成、王宠、朱鹤龄、沈桂芬、陆廉夫、袁龙、陈沂震、顾我錡、黄增康、黄增禄、任预等。近世以来,著名里人有陈去病、金松岑、严宝礼、费巩、王绍鏊、蓝公武、冯新德、杨天骥、费以复、刘汝醴、范烟桥、金国宝、沈善炯、冯英子等。倪瓒、顾瑛、韩奕、姚光孝、董其昌、殳丹生、沈德潜等也曾流寓同里。正有如此之人,才会创造出如此厚重的文化。

(吴中名园——退思园作者:在凡)

景点介绍

退思园

退思园,建于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公元1885-1887年)。园主任兰生,字畹香,号南云。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内阁学士周德润勋任兰生盘踞利津、营私肥已。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正月,解任候处分,旋因查所勋都不实,部议革职位。任兰生落职回乡,花十万两银子建造宅园,取名“退思”。其弟任艾生哭兄诗有“题取退思期补过,平泉草木漫同看”之句,可见园名取《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退思园的设计者袁龙,字东篱,诗文书画皆通。他根据江南水乡特点,因地制宜,精巧构思,历时两年建成此园。园占地仅九亩八分,既简朴无华,又素静淡雅,具晚清江南园林建筑风格。退思园布局独特,亭、台、楼、阁、廊、坊、桥、榭、厅、堂、房、轩一应俱全,并以池为中心,诸建筑如浮水上。格局紧凑自然,结合植物配置,点缀四时景色,给人以清澈、幽静、明朗之感。退思园因地形所限,更因园主不愿露富,建筑格局突破常规,改纵向为横向,自西向东,西为宅,中为庭,东为园。宅分外宅、内宅,外宅有轿厅、花厅、正厅三进。轿厅、花厅为一般接客停轿所用。遇婚嫁喜事、祭祖典礼或贵宾来临之时,则开正厅,以示隆重。正厅两侧原有“钦赐内阁学士”、“凤颍六泗兵备道”、“肃静”、“回避”四块执事牌,重门洞开,庄重肃穆,令人望而却步。

内宅建有十楼十底南北两幢楼,以园主字号名为畹芗楼,是园主与家眷起居之处。楼与楼之间由“走马楼”回廊贯通,南北一式落地长窗,五楼屋底挂落栏槛,檐廊相接,典雅明敞。复廊东西两侧各设楼梯,雨天不走水路,晴天又可遮阳,又为主仆上下时避让。畹芗楼下另设下房数间,供侍者居用。内宅为园主居住及藏宝重地,因此内宅两侧石库门均用清水方砖砌成,以防火防盗。砖木结构的封火门,据说在同里的明清建筑中,仅此两扇尚属原物,其馀都为近世复制。

中庭是西宅到东园的过渡。放眼庭中,樟叶如盖,古兰飘香,清雅幽邃,有引人入胜之妙。

(退思园的正堂作者:落伍人)

庭中旱船,前舱八扇长窗如锦屏障目,隔而不断,船头面对“云烟锁钥”月洞门,船身相接漏窗暗廊,隐去船尾,俨然一艘待航的客船。旱船又与南北两侧的坐春望月楼、揽胜阁、迎宾居、岁寒居等厅楼建筑相形错落,平添美感。江南古典园林中,石船、石舫极其多见,从中略可窥见水乡人家对水、对船,有着特殊的依恋情结。登上坐春望月楼可四季望月,吟诗酬唱,也可楼前踏月,静赏花木。楼之东侧一隅为揽胜阁。

揽胜阁是一座不规则五角形楼阁,与坐春望月楼相通。此楼设计因地制宜,居高临下,可一揽东园佳境,这在江南宅第园林中独树一帜。揽胜阁使宾客中的女眷,足不出户,就可饱览园中景色。

与坐春望月楼相对的有迎宾居、岁寒居,园主当年曾于此以文会友,陶冶性情。岁寒居宜于冬日赏景,风雪之时,三五好友围炉品茗。透过居室花窗,可见潇洒清幽的腊梅,挺拔坚毅的苍松,清骨神秀的翠竹,天成一幅“岁寒三友图”,从中亦能悟得雪压青松之韵,听得翠竹敲窗之音,静中有动,声情并茂。

岁寒居正背退闲小筑与云烟锁钥月洞门,引游人从中入东园赏景,“退闲小筑”四字为同里书画家徐穆如所题,月洞门上“云烟锁钥”四字虽已见模糊,但月洞门内却别有一番靓丽的天地。

由曲廊往南是闹红一舸。退思园中,闹红一舸最富动感。它由石舸突兀池中,风吹不动,浪打不摇,人站船头,却有小舟荡湖之感。舸由湖石托出,半浸碧水,水流漩越湖石孔窍,潺潺之声不绝于耳。舷侧水面,行云倒影浮动,恍若舟已启航,别有情趣。石舸之四周,原植有荷花及菰蒲,夏秋季节,清风徐徐,绿云摇摇。荷池中游鱼似通人性,稍稍击掌。便成群结队而去,妙趣无比。

退思草堂古朴素雅,稳重气派,点明了园之主题。堂之北点缀建筑小品,堂之南的露台面临荷池,站立露台可环顾全园。沿曲径南行,至菰雨生凉轩。此轩又有一绝,轩底原有三条水道,荷池碧水循环其间。故轩内阴湿凉爽,每逢盛夏酷暑,于此剖瓜赏荷,热渴尽消。自菰雨生凉轩穿过假山洞,沿石级盘旋而上,便来到堪称江南园林一绝的天桥,视野豁然开朗。

天桥,上为桥,下为廊,模似阿房宫复道。横空出世,飞越山巅,连接菰雨生凉轩,与辛台为一体。天桥前后贯通,八面来风,炎热酷暑时,到这里消暑纳凉,神清气爽。

(退思园外作者:沛子)

天色秋满,庭中遍植丛桂,金秋时节,馥郁芬芳,盈室绕阶;红枫与金桂、银桂相间,衬以蓝天白云、粉墙黛瓦,更见绚丽多姿。若风清月明之夜,于此品茗赏花,更是心怡神往,真乃“人行空翠中,秋闻十里香”。

1986年,美国纽约市在该市斯坦顿岛植物园内,以退思园为蓝本,建造了一座面积三千八百五十平方英尺的江南庭园,取名“退思庄”。可见小小退思园已跃出国门,走向世界。

退思园集清代园林之长,小巧精致,清淡雅宜,亭台掩映,趣味横生,堪称江南古典园林的经典之作。园林学家陈从周称退思园为“贴水园”,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退思园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联接同里渊源流长的历史,给人以遐想和启迪。2001年,退思园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三桥

三桥是指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太平桥,跨于东柳、漆字两圩。桥为梁式,小巧玲珑,桥上有联一副,曰:“永济南北太平路,落成嘉庆廿三年。吉利桥跨漆字、两圩,处太平桥、长庆桥中间。桥型为拱形桥,桥之南北两侧都有桥联,南侧一联曰:浅渚波光云影,小桥流水江村。北侧一联曰:“吉利桥横形半月,太平桥峙映双虹。站在吉利桥北,环顾三桥,河水明净如镜,小桥如飞虹卧波,波光桥影,美不胜收。长庆桥,俗名谢家桥,跨东柳、两圩,旧名福建桥,又称广利桥。桥上有桥联一副,曰:公解囊金成利济,好留柱石待标题。桥联表明建桥者义结同心,为民造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三桥呈“品”字型,跨于三河交汇处,自然形成环行街道。沿河青石驳岸,岸边和欢、女贞临波倒映,两岸筑有花石栏,河中船来船去,双双对对;桥上人来人往,笑语荡漾。水木清华,秀色可餐,人在其中至虑尽消,这里已成为古镇一道独特的风景。

(同里三桥:长庆桥作者:沛子)

同里人喜欢“走三桥”。每逢婚嫁喜庆,在欢快的鼓乐鞭炮声中,喜气洋洋绕行三桥,口中长长念一声“太平吉利长庆”!随着时代的进步,“走三桥”同样赋予了新的内涵:

走过太平桥,一年四季身体好;走过吉利桥,生意兴隆步步高;(亦有曰:官运亨通步步高)走过长庆桥,青春长驻永不老。

民间还流传着不同年龄人“走三桥”的谚语:

小巴戏,走三桥,读书聪明,成绩年年好;

(“小巴戏”即指孩童)

小姑娘,走三桥,天生丽质,越长越苗条;

小伙子,走三桥,平步青云,前程无限好;

老年人,走三桥,鹤发童颜,寿比南山高;

新郎新娘走三桥,心心相印,白首同偕老;

嘉荫堂

嘉荫堂,位于竹行街尤家弄口,建于民国初年,有四进,门窗梁栋皆雕刻精美。房主柳炳南,北厍人,先于芦墟开设油坊,发迹后迁于同里营建宅第,共耗白银贰万两。与著名爱国诗人柳亚子先生同宗。

嘉荫堂主建筑系仿明代结构,俗称“纱帽厅”。因梁头棹木像明代官帽的帽翅,故名。该庭院高大宽敞,肃穆庄重。五架梁两侧中心刻有“八骏图”,梁两端刻有“凤穿牡丹”。梁底则刻有“称心如意”、“必定高中”等图案。更为罕见的是“纱帽翅”(即梁头棹木)上刻有《三国演义》中的“古城会、三英战吕布”等八幅戏文透雕,形象逼真,呼之欲出。这组透雕已被《中国戏曲志·苏州分卷》收录。

衍庆楼即内宅堂楼。可见门楼上枋刻有“暗八仙”浅浮雕,下枋一块玉中心刻有“福禄寿”三星的深浮雕,字牌上刻着“厚道传家”四个大字。移步衍庆楼内,一幅幅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名人轶事木雕,历历在目,观者无不为之倾倒。位于衍庆楼西北隅还有一座“水秀阁”,小阁临水而筑,小巧玲珑。置身其中,近可闻风声、水声、鸟叫声,远可观小桥驳岸,老树苍翠,是一个修身养性的好去处。

(雕梁画栋的崇本堂作者:沛子)

崇本堂

位于富观街长庆桥北堍,坐北朝南,面水而筑,东与嘉荫堂隔河相望,西与长庆桥等三桥相连,整齐的石驳岸护卫着这座古朴的宅第。如果把同里比作是一座古建筑的博物馆的话,那么崇本堂就是这座博物馆中一件雕刻精致的艺术品,其精湛的技艺和深刻的内涵,让每一位游人赞叹不已。

崇本堂的主人叫钱幼琴,同里人,于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购买顾氏“西宅别业”部分旧宅后翻建而成。整个建筑群体沿中轴线向纵深发展,共五进,由门厅、正厅、前楼、后楼、厨房等组成,该堂虽不足一亩,建筑体量不大,但非常紧凑和精致。

崇本堂最吸引人的,当然是它的各种雕刻。走庭院,只见叠有湖石花台的小院里,天竺和红枫相映成趣,砖雕门楼面北伫立,门楼上方设置了仿木结构的飞椽斗拱,拱眼板上刻有夔龙细纹,下面是花岗岩制作的条石门槛,中置“黄狼箱”活络门闩,“一块玉”两端饰有如意香草纹,蹭的“包袱巾”上刻着宝相花,里面还有暗喻升官发财的“鲤鱼跳龙门”的深浮雕。门楼的字牌两侧各有一幅人物山水画,字牌上端庄有力地写着“崇德思本”四个朋字。德乃世人安身立命之根本,亦是宅第主人崇尚的为人之道。砖雕正脊还有一幅“望子成龙”图,上面人欢鱼跃,使人浮想联翩。

崇本堂自正厅至内宅堂楼共三进,里面有木雕100多幅,内容各不相同,画面简洁明快,构图生动活泼,刀法圆转娴熟,令观赏者拍手叫绝。正厅居中置六扇长窗,左右设半窗,长窗裙板上除刻有“花卉博古”图外,中间两扇长窗的裙板上,右面刻有象征宝贵平安的牡丹和瓶子,左面刻着寄意招财进宝的聚宝盆。所有长短窗的腰板上则刻着全套《西厢记》的故事,从张生游殿到十里长亭送别,共有14幅之多。

前楼底层长窗的腰板上刻着“红楼梦十二金钗图”,有“黛玉荷锄葬花”、“宝钗执扇扑蝶”、“湘云醉卧芍药”、“妙玉月下赏梅”、“元春奉命省亲”、“探春含泪远嫁”等,这些浅浮雕同样精工细作,给人一种栩栩如生的感觉。而长窗的裙板上则刻着许多寓意吉祥和好的图案,比如象征多子多孙的“松鼠葡萄”,寄意喜事登门的“喜鹊红梅”等。让人回味无穷。

后楼是崇本堂所有雕刻的精华所在,共有木雕58幅,东西步柱与檐柱之间的四扇隔扇的腰华板上,刻的是“福禄寿禧”的图案;西边五架梁下的八扇隔扇的腰华板上,刻的是“渔樵耕读、琴棋书画”等图画;东边五架梁下的八扇隔扇的腰华板上刻,刻的是何仙姑、张果老、汉钟离、吕纯阳等八仙图。

崇本堂的建筑结构颇为科学,正厅与堂楼之间均有封火墙隔断,门楼与过道两侧设有“蟹眼天井”,千成不要小看了这个小小的天井,在建筑上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既可通风又可采光,既能泻水又能防火,其作用真是不小,备弄黑咕隆咚,深不可测,据说搞抗战时期就连凶狠的日本鬼子,面对备弄也束手无策,不敢贸然入内,深怕中了埋伏。

(锦绣珍珠塔作者:落伍人)

珍珠塔

陈家牌楼位于同里镇北的富观桥与永安桥之间,是明万历八年(1580年)南京道监察御史陈王道死后,朝庭为表彰其为官清正、政绩卓著而旌表之。牌楼三个门面大小,用四根直径尺许的方形石柱拔地耸立。牌坊上方为楠木结构,坊上飞檐翘角,正中额扁上刻着“清朝侍御”四个大字,下面额板上缕刻:“大明万历庚辰为南京道监察御史陈王道立”。在许多木架上还雕刻了各种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牌楼后则是陈王道的故居,内有陈氏家祠、孚寄堂和陈彩娥书楼等。牌坊前还有一对大青石狮子,十分威严。

陈家牌楼在文革后期被拆毁,现仅存陈翠娥书楼部分遗迹。历史的痕迹被磨灭,但历史的故事是抹不去的。《珍珠塔》的故事源于同里,源远相传。方卿在这里见姑,翠娥在这里赠塔,陈王道嫁女的史实也确有其事。《珍珠塔》写的是方卿和陈翠娥的爱情故事。陈翠娥不弃贫贱,忠于爱情,赠塔许愿,结为夫妇。故事经艺术的想象、塑造、夸张,人物形象描写得淋漓尽致。《珍珠塔》的故事要从方家说起。方氏夫人家住原屯村小湘村(现并入同里湘溇村),在九里湖之南,现有方氏居民十多户。到了《珍珠塔》书中,方氏却成了湖南襄阳人氏。“湖南”即九里湖南岸之意,“襄阳”则从小湘的“湘”字谐音而出,作者有意以讹传讹而已。从小湘出发,坐船绕九里湖一角,经过“白云庵”((现址:九里村火金桥堍)),过富观桥就可抵同里陈家牌楼,进陈氏家祠。这“白云庵”过去确有尼姑修行。方氏千里寻儿无着,欲自寻短见,被尼姑搭救,暂作栖身之地。同里镇西郊,有座小土山,原有一亭,四周栽种九棵青松,故名“九松亭”。从同里至吴江县城,九松亭是必经之地。方卿受姑母羞辱,一气之下,不辞而出陈府。陈御史得悉,跨马追踪,到九松亭相遇,对方卿亲口许婚,连九棵松树也“点头”称许。方卿后来中了状元,皇封七省巡按大人。《珍珠塔》中说方卿唱道情羞姑,“头顶香炉,脚踏莲花,九跪三叩”。但作为晚辈也太过份,据传方卿仅活三十六岁就夭折了。传统锡剧《珍珠塔》中方卿不听表姐翠娥再三劝阻,执意去兰云堂借唱道情恣意羞辱姑母时,陈翠娥心情异常沉重,斥责方卿不该挟嫌报复,并晓以大义。陈翠娥的一段唱词:“不容人者人不容,不尊人者人不尊。到头来得了金印失人心,众叛亲离怎立身?”使陈翠娥美丽贤淑,重情识理的大家闺秀形象更为动人,同时也使方卿深受感动,特意在“尾声”中手托乌纱帽,跪地请罪,塑造了方卿“穷不失志,富不颠狂”的形象。

《珍珠塔》的故事感人至深,古人恋同里,同里忆古人。恢复珍珠塔景点,让这个故事永远传下去是同里人的一个宿愿。同里镇从去年开始投入2000多万元修复这一景点,家喻户晓的千古绝唱将在同里流传,流向远方……

[1]http://travel.sohu。com/20130807/n383573056.shtmltravel.sohu。comtrue远方网http://travel.sohu。com/20130807/n383573056.shtmlreport39379千年同里醉在同里的清晨作者:佚名我和苏州的旷世情缘就是雨。迄今只来过两次来苏州,两次都遇到下雨,那雨忽大忽小淅淅沥沥啪啦啪啦下一整天,而这两次正好是一个轮回
最新旅游景点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